盘点2013年中国能源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13-12-30      新闻来源:一览电力英才网

   

  “2013年中国能源十大新闻”,是《经济参考报·能源周刊》创刊以来连续第10年推出的年度能源十大新闻。自2004年初创刊以来一直坚守着“观能源业界风云变幻,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的理念。

  每到年末岁尾,一览电力英才网总要驻足回望,对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能源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并邀请多位业界专家,评出年度能源十大新闻。

  一、《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设定能源消费天花板

  新闻事件:123日,《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公布,提出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控制目标。为保证目标落实,一周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并要求“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

  行家点评:国务院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设定“天花板”,既显示了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严峻。但能源消费总量的设定只是一个导向性、指导性的目标,缺少约束性手段。以“十一五”为例,国家的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煤,但至2010年实际数额达到32 .5亿吨标煤。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改变当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关键。

  二、国家能源局重组,能源管理由项目审批转向宏观规划

  新闻事件:310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撤销电监会,重组国家能源局。三个月后,新能源局三定方案落地:涉及电力、煤炭、油气及新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行政审批权或取消或下放,能源局工作重心开始向宏观战略、宏观规划、宏观政策、能源改革和能源监管等方面转移。

  行家点评:能源局的重组及相关职能的转变,表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率先在能源管理领域付诸实施。同时,新能源局相关职能的转变,还似乎与一个引人瞩目的事件相关——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查处。刘铁男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项目审批权力寻租的腐败,也显现出能源管理“重项目审批,轻整体规划”的制度性弊端。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是一场革命,但愿新能源局官员们能够真正“革自己的命”,把该放的权真正放掉,把该管的事真正管好。

  三、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中国光伏产业深度调整

  新闻事件:3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尚德的破产成为中国光伏乃至新能源产业标志性事件,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和国家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2013年由此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行家点评:作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业巨头,尚德的“倒下”,预示着近年来因原材料、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三头在外”受制于人的中国光伏业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状引发国务院高层关注,李克强总理亲自指挥并参与中欧光伏贸易谈判,全力疏导国际市场;同时,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产业在深度调整中重现生机。

  四、全国首个碳交易平台启动,节能减排开始市场化探索

  新闻事件:618日,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深圳正式启动,并由此拉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的序幕。此后半年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也相继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2013年由此被称为中国碳交易元年。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意味着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始从行政命令转向市场化探索。

  行家点评: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深圳碳交易平台的启动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日子:618日,即中国第一个“全国低碳日”的第二天。按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为“全国低碳日”,在首个“低碳日”到来之际启动首个碳交易市场,体现了中国寻求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但碳交易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如何由目前的“区域试点市场”发展到“全国统一市场”、怎样由当前的“一级现货市场”迈向“二级金融市场”,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

  五、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建成

  新闻事件:728日,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随着缅甸副总统吴年吞和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等共同启动投产按钮,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按照规划,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这条管道输入中国,对缓解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意义重大。

  行家点评:中缅管道是一条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双线能源跨国通道,天然气管道的建成通气也意味着原油管道的同时竣工,这标志着中国构建的四条能源进口通道——海上(船运油气)、西北(中亚油气)、东北(中俄原油)和西南(中缅油气)战略格局正式形成。中缅油气管道被认为是中国能源进口绕开马六甲海峡的陆上捷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条多国受益的跨国通道,特别是对于拉动缅甸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六、破解雾霾难题,国家电网公司力推电能替代战略

  新闻事件:815日,国家电网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为破解城市雾霾难题,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全面推动电能替代工作。电能替代旨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118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杨庆在北京公布国家电网电能替代实施目标:到2015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亿千瓦时。

  行家点评:作为清洁绿色能源,电能不仅对于破解城市雾霾意义重大,而且对提高能效作用明示,数据显示,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率先提出了“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电能替代方案,目的就是要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进一步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

  七、国务院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剑指能源结构调整

  新闻事件:9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表明以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为标志的大气污染,已危及人民生命健康并引起国家高层的强烈关注。治理大气污染十项具体措施,前五项涉及能源消费。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提法当属“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

  行家点评:造成大气污染原因是多方面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被归为主因。由此,《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出十项措施,不仅有五项涉及能源消费,而且剑指煤炭消费。其实,治理大气污染,一方面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培育低能耗战略新兴产业。而且后者可能更为关键。

  八、国办下发《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煤炭企业迎利好

  新闻事件:11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提出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五项意见: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煤炭进出口环节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其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全国再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

  行家点评: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下降、税费负担和历史包袱较重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亏损等问题集中显现。这表明历经十年黄金发展的中国煤炭行业步入困境。国办及时出手“五箭齐发”,力促煤炭业健康发展,不仅为煤炭行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众多困境中的煤炭企业带来利好,资本市场上长期低迷的煤炭股出现强劲反弹。

  九、中广核参建英国核电项目,中国核电“走出去”提速

  新闻事件:1017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电力招聘就合作投资建设英国核电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的1125日,中广核又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建设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合作意向书。国家能源局在1031日印发的《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中,首次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

  行家点评:中广核走进欧洲市场的消息,成为2013年中国能源行业一件振奋人心的事件。核电曾是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能源技术,中国多年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持续自主创新的核电发展理念,目前已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中广核走进欧洲,特别是国家能源局《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已将推动核电产业“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十、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发生爆燃事故,62人遇难

  新闻事件:11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上午1030分,在油污清理过程中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事故造成62人遇难。

  行家点评:这是我国石油化工史上一起罕见的特大事故。此次事故将我国石油产业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设备检修、产业监管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第三季度,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长已达到10.6万公里,在役油气管道中有约60%服役时间超过20年,东部管网服役甚至超过30年。“11·22”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为中国油气管道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516-83057729 客服信箱:epjob88@epjob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