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分析人士认为,LCD显示屏可能会慢慢衰落并最终走向灭亡,从而给更加轻便、更加细小但更加强大的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让道。目前OLED显示屏正大量出现在从智能手机至电视机等产品之中。
但是,在这场一直蔓延的像素大战中,LCD显示屏一直强劲存在,拒绝沉沦下去,因为该显示屏的图像质量一直是越来越好。与此同时,OLED显示屏的大多数支持者,主要包括由三星和LG电子等公司领衔的多家公司仍然难以让OLED技术的成本便宜下来,因此这种显示屏也就难以进入量产阶段。今年以来,这两家韩国公司已经向外界展示了55英寸的OLED显示屏电视机产品,但该产品的价格却高达1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同等规模LCD电视机价格的10倍左右。而且三星和LG电子展示的这款OLED显示屏的电视机仍没有进入市场。
OLED显示屏,目前已经应用于三星的Galaxy S和Note等智能手机之中,而且一直被看作是未来可以代替诸多消费电子产品(包括电视、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LCD显示屏的显示模块。OLED显示屏更加节能,而且能够提供比LCD显示屏反差更大的图像效果,此外也非常细小,也不容易让未来的移动设备破碎,更重要的是,还能像报纸那样折叠或卷起来。
尽管拥有如此多的优势,但是,OLED显示屏制造商,例如三星显示公司和LG显示公司等都一直没有解决好大规模生产所需的高成本的问题,因而从成本的角度来看,OLED显示屏仍难以与LCD显示屏进行竞争。与此同时,LCD显示屏仍应用于90%的电视机产品中,而且LCD显示屏还在不断的进化之中,同时也没有迹象表明LCD显示屏在建立全球标准方面而屈服于OLED显示屏,特别是在LCD击败等离子显示屏(Plasma)以来的近10年中。
投资公司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的分析师徐元双(Chung Won-seok)称:“OLED显示屏要想成为主流显示屏,还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路,因为该显示屏的尺寸还需要变得更大,此外还要不断改进画面质量。至少在未来两到三年内,OLED显示屏只会继续限定在小屏幕设备上。OLED显示屏要想成为市场主流的电视机显示屏可能还要等到2014年,但是,该产品仍将面临LCD显示屏幕所带来的强大竞争压力,因为LCD显示屏的电视机技术也一直在不断提升。”
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的预计称,可能还需要四年时间,OLED显示屏才能获取全球电视机屏幕市场近10%的份额。
像素大战:
LCD显示屏仍远没到衰落的时候,相反,这种产品目前仍能够提供质量更高的画面,目前这种图像质量可能是OLED显示屏的四倍,而且,LCD显示屏的耗电量也在下降,从而吸引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制造商的更多青睐。
如同往常一样,苹果公司通过升级iPhone和iPad等设备的显示屏分辨率来作出了调整,并制定了高端LDC显示屏的黄金标准,此举促使竞争对手们纷纷升级其显示面板质量。据麦格理证券(Macquarie)的分析师们预计,苹果可能会在明年的MacBook Air和iMac等产品中采用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以此推进整个行业向高清显示屏的转变速度。
麦格理证券的分析师亨利·金(Henry Kim)在近期致客户的研究报告中称:“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像索尼、东芝和三星等之类的高端笔记本生产公司将会很快地将它们的显示屏升级到高分辨率的水平,以此与苹果的的MacBook系列产品展开竞争。”
竞争对手的关注:
台湾地区的宏达电(HTC)已经推出了PPI(每英寸像素数)达440的Droid DNA智能手机,这也是目前为为止显示像素最好的智能手机显示屏,大大高于苹果iPad的330 PPI和iPhone的326PPI。另外,三星的Galaxy S III手机采用了OLED显示屏,其只有306 PPI。
市场研究机构Kiwoom证券的分析师Kim Byung-ki称:“像素大战对LCD制造商而言肯定是个好事,像LG显示、三星、夏普、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等公司都会将他们传统的生产线逐渐过渡到高端生产线,这样将有利于控制供应量并增加利润率。”
这种更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成本可能要比正常的LCD显示屏高出一倍之,这样将会增加面板厂商的利润。即使三星是OLED面板的标准主导者,但三星同时也是主要的LCD显示屏制造商,该公司也一直在积极向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推广LCD显示屏,而不是OLED显示屏。更高分辨率的LCD电视显示屏也将意味着OLED显示屏在进入市场方面将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索尼和LG电子等公司目前都在销售超高清的LCD显示屏的电视机,其图像质量也达到高清电视的四倍左右。这两家公司目前都已经销售84英寸的电视机产品,但这两家公司都在准备降低电视机的尺寸,以此迎合市场期盼更小显示屏电视机的需求。
OLED会替代LCD吗?
发布时间:2013-01-24 新闻来源:一览光电英才网
供应吃紧?
为了压缩显示屏的像素密度,面板制造商们都将各自的TFT(薄膜晶体管)面板生产设备升级到采用IGZO(铟镓锌氧化物)或LTPS(低温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这些技术要求生产步骤需增加一倍,而且产品损坏率将会升高而产量却会降低。
日本的夏普公司是IGZO技术的先锋,该公司使用铟镓锌氧化物代替非晶硅来生产显示面板。另外,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的LG显示公司也计划在2013年底之前投资1.2万亿韩元(约合11亿美元)来生产低温多晶硅面板——这一技术已经被用来生产iPhone和iPad等设备的显示屏。
尽管这些新技术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格局,但是,这些面板的生产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因此限制了生产能力并增加了生产成本。一些业内人士还警告称,LCD的供应量可能会出现短缺的局面。
市场研究机构现代证券(Hyundai Securities)的分析师金东永(Kim Dong-won)称:“LCD行业正在以大大超过预期的速度发展,从2013年开始,显示面板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因为生产厂商都在将他们的生产线升级到高端产品的水平。这将要求更多的加工时间和步骤,从而减少了总产量。”
据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称,将生产线转化成IGZO和LTPS工艺,可能会导致LCD的产量下降30%到70%。
随着LCD显示屏业务的发展,LG显示公司在今年7月至9月的这一季度中现出了盈利,并由此结束了连续7个季度亏损的局面。由于苹果购买竞争对手——三星公司的元件数量越来越少,并在其大量的产品中采用高端显示屏幕,因此,LG显示公司的这一稳固业绩有望持续一段时间。在最近三个月中,LG显示公司的股价上涨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涨幅大约是三星同期涨幅的两倍左右。与此同时,在台湾市场,友达光电的同期股价也上涨了41%、奇美电子则上涨了45%。夏普在周三宣布从高通公司获得了高达1.2亿美元的投资之后,股价也涨至近两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夏普将利用这些资金来帮助研发IGZO技术。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全球电视机市场规模可能会在明年减小1%至2%,但是,移动市场的蓬勃发展势头仍将会引领行业的复苏。不过也有一些分析人士发出警告称,这种市场份额不会过快增长。
美国投资银行St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师阿尔伯托·摩尔(Alberto Moel)称:“事实上,LG显示公司及其同行们都在通常的行为模式,为他们未来一轮的困境埋下了祸根。他们的通常做法就是——只要看到盈利机会,就会重点发展这些业务,增加产能,最终却赶走了高额的回报。”
为了压缩显示屏的像素密度,面板制造商们都将各自的TFT(薄膜晶体管)面板生产设备升级到采用IGZO(铟镓锌氧化物)或LTPS(低温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这些技术要求生产步骤需增加一倍,而且产品损坏率将会升高而产量却会降低。
日本的夏普公司是IGZO技术的先锋,该公司使用铟镓锌氧化物代替非晶硅来生产显示面板。另外,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的LG显示公司也计划在2013年底之前投资1.2万亿韩元(约合11亿美元)来生产低温多晶硅面板——这一技术已经被用来生产iPhone和iPad等设备的显示屏。
尽管这些新技术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格局,但是,这些面板的生产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因此限制了生产能力并增加了生产成本。一些业内人士还警告称,LCD的供应量可能会出现短缺的局面。
市场研究机构现代证券(Hyundai Securities)的分析师金东永(Kim Dong-won)称:“LCD行业正在以大大超过预期的速度发展,从2013年开始,显示面板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因为生产厂商都在将他们的生产线升级到高端产品的水平。这将要求更多的加工时间和步骤,从而减少了总产量。”
据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称,将生产线转化成IGZO和LTPS工艺,可能会导致LCD的产量下降30%到70%。
随着LCD显示屏业务的发展,LG显示公司在今年7月至9月的这一季度中现出了盈利,并由此结束了连续7个季度亏损的局面。由于苹果购买竞争对手——三星公司的元件数量越来越少,并在其大量的产品中采用高端显示屏幕,因此,LG显示公司的这一稳固业绩有望持续一段时间。在最近三个月中,LG显示公司的股价上涨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涨幅大约是三星同期涨幅的两倍左右。与此同时,在台湾市场,友达光电的同期股价也上涨了41%、奇美电子则上涨了45%。夏普在周三宣布从高通公司获得了高达1.2亿美元的投资之后,股价也涨至近两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夏普将利用这些资金来帮助研发IGZO技术。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全球电视机市场规模可能会在明年减小1%至2%,但是,移动市场的蓬勃发展势头仍将会引领行业的复苏。不过也有一些分析人士发出警告称,这种市场份额不会过快增长。
美国投资银行St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师阿尔伯托·摩尔(Alberto Moel)称:“事实上,LG显示公司及其同行们都在通常的行为模式,为他们未来一轮的困境埋下了祸根。他们的通常做法就是——只要看到盈利机会,就会重点发展这些业务,增加产能,最终却赶走了高额的回报。”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网 | MSN | 腾讯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