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19 14:39:54
点击数:107268 次
人事档案对于个人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近几年,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当中频频出现大量的“弃档”现象。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在分析“弃档”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弃档”现象原因分析
1.人民群体档案意识淡薄。当前,我国人民群体对于人事档案的认识普遍模糊,不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一般由用人单位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档案,因此很多人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有,现有各个单位在用人方面只重视个人能力,只考虑人才在单位能够发挥的作用,忽略了人事档案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本人的人事档案和户口不予理睬,这种现象也造成大量人员的弃档行为。
2.人事档案内容不够全面。第一,信息量过少,由于依然运用传统档案管理办法,人事档案中只重视记录人的政治方面的内容,关于人的能力、素质、信用的记载内容很少,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内容空洞的记录,真实性差,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成长状况。第二,同化现象严重,对每个人的评价大体相同,缺乏个性化的评价,在实际当中应用性不强。第三,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很多单位的人事档案存在大量的造假现象,给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缺少人事档案的专业化管理部门。现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人员很少调动,所以不同单位的人事档案都由本单位进行管理,和当时的社会制度也相适应。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多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都进行了改制,对单位的内部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人员调动现象,人事档案随着人员的调动而转到新的单位,致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不再单一化,出现了“谁用人,谁管理”的现象,较为混乱。
4.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封闭式和内向式管理。由于目前依然运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个人的人事档案内容必须保密,所以导致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不对外公开,实行内部管理模式,即使是档案资料本人,也很难见到自己的人事档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动现象,如果依然运用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会与当前的社会形势产生矛盾,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不相适应,因此这种管理模式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弃档”现象。
二、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建议
1.提高社会公众的人事档案意识。在社会中广泛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提高社会整体档案意识,征得广大人民群体的积极拥护与支持,才能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大量减少人员流动中的“弃档”现象。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向着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发展。
2.不断充实人事档案内容。第一,及时补充个人信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事档案可以为人民群体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的要求,运用新形式,增加新内容。根据当前各用人单位的需要,结合人才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固定不变的材料,使人事档案材料更具实用性。通过增加大量实用性个人信息,可以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使人事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二,大力查处档案造假现象。大力查外档案造假现象,收集档案信息时严把质量关,杜绝源头造假。保持人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杜绝过程造假。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杜绝主观造假。
3.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第一,对人才服务机构加强投资与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管理人才服务机构,由财政部门负责,要求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专业化管理模式,提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集中制。严格治理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混乱现象,人才管理机构不合格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严重失职的要停业整顿,清查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乱收费行为。第二,加强人事档案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虽然早已具备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但因为档案材料过于分散,因此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明确。所以,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各单位的人事部门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档案的各个管理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逐渐推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实行社会式开放式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接近于人民的生活实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增加了开放式管理的可行性。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才的流动。将人事档案交给市场去管理,不但可以使人事档案更加真实安全,同时也节约了管理成本。